2020-05-20 15:49:50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辽宁华图为您提供最新的备考文章:公务员事业单位备考考点,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更多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华图招聘频道(http://ln.huatu.com)。添加彰武分校客服微信18202473237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彰武华图教育”。
一、注意鉴赏的依据
(一)正面描写:抓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大意是“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后两句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神态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侧面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交代。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一种惬意安然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
(三)情节的展开。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描写展现了诗人将要乘舟而行,突然传来汪伦在岸上为他送别的歌声这一个情节,从而引发感情,表现了一个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形象。
二、注意鉴赏的视角
主要分析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态度、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人塑造的人物身份是“将士”,将士们的性格是“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回到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爱国之情强烈的赞美之情。
三、注意鉴赏的背景
知人论事。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和创作风格。
如:李白身处盛唐时期,其性格又是洒脱自在,因此他的创作风格是潇洒飘逸。在遇到李白的诗歌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简单进行判断,帮助理解。
四、答题结构
答题结构主要是三个方面:主要刻画了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诗人的写作意图)。
【模拟题】
(一)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本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本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
本首诗歌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
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学习垂钓,侧坐在岸边青草掩映着他的身影。路人问路他远远地招手,怕回答的声音惊到鱼儿。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孩童天真的喜爱之情。
(二)
本首诗塑造了一个形体孤寂却又卓然独立的老渔翁形象。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寥廓寒江,一叶扁舟。侧面衬托出了老翁的孤寂和超然。这正寄寓了作者革新失败后不屈又孤愤,渴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三)
本诗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的思妇形象。
萤虫都飞回休息,衬托出夜已深;通过对主人公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强烈地表现出了主人公思君不归、内心孤苦无依。诗人借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仕途和现实充满苦闷的思想感情。
(四)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
诗歌塑造了一个活泼调皮又天真的牧童形象。
本诗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调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描写,形象生动。抒发了诗人对孩童、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识记。
(编辑:彰武华图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