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15:31:53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辽宁华图
彰武华图为您提供2022辽宁省国考创新开辟发展空间。更多招聘信息敬请关注彰武华图招聘频道(https://zhangwu.huatu.com/2021/0309/1714644.html)。添加彰武分校客服微信18202473237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彰武华图教育”。
破除垄断、走出膜拜,方有创新空间,方能建立自信。这样一个道理,显然并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
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这场危机爆发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迟钝”和误判,催生强化了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
日前,总部位于纽约的新经济思维研究所启动为经济学专业学生设计新课程安排的项目,希望增加过去30年经济学前沿发展、经济史、国家间经济比较研究等内容。这一设计明显有改变一段时间以来过于依赖通过数量模型设计来探索经济变量间关系的考虑。
很多人还记得,5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事前都没有预见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
其实,经济学家的尴尬又何止未能及时预警。2008年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之后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一份报告,预测下一年美国、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是0.1%和2.6%。实际情况是,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分别出现了3.5%和4.2%的负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曾不无戏谑地说,所谓的经济学研究就是将研究者的“希望”和 “信念”与自视为科学的“预设”掺和到一起。加尔布雷思的话道出了经济学难以摆脱的一个方法论难题:为了探寻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背后的规律,人们构建经济学理论时,总是要将研究对象简单化、抽象化。
这或许是搞研究绕不开的一条路,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经济学家难以将人的心理、对未来的预期等重要因素纳入理论模型。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问题。设想以下两种情境:第一种情况,物价保持不变,员工降薪5%;第二种情况,物价上升5%,员工工资保持不变。理性计算显示,两种情况下员工的福利指数并无变化,但在现实生活中,第一种情况下员工的不满情绪显然会更强烈。
主观色彩乃至社会文化背景,让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并不那么牢靠,更难拥有普遍适用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经济学家的“失误”似乎是一种常态。古典经济学家将市场的自我平衡视为圭臬:当经济不景气时,工资水平会降低,劳动力市场自动实现调整,失业问题不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改变了这种信念。凯恩斯主义通过节俭悖论解释了前人理论的缺陷:收入减少时,人们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会减少支出,这进一步导致经济收缩,失业由此增加。凯恩斯开出的药方是,政府需要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在失业与通胀之间进行平衡。然而,到了70年代,美国失业率与通胀率同时高涨。一度风光无限的凯恩斯主义摔了个大跟头。
经济学的历史就像是一部不断自我纠正的历史。当前,经济学研究更多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国情学视角,体现了反思意识,寄托了让研究结果更加靠谱的期盼。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需要与时俱进。破除垄断、走出膜拜,方有创新空间,方能建立自信。这样一个道理,显然并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
(编辑:彰武华图02)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